一天,我忙完了工作,早早地回家了。当时老婆还没有回家。
桐桐从屋子里出来,说:“父亲,我的画画完了,我可以出去玩吗?”
“去吧,但别回来太晚了。”
桐桐趴在我的耳朵上说:“父亲,你真好。如果我如此和母亲说,母亲一定会说:‘你就了解玩,画完画可以看会小人书啊。不许出去!’”
说完,桐桐就开心地跑出去了。
老婆说这类话的时候,一定是为桐桐好,但居高临下的爸爸妈妈心态,让她忽略了桐桐有我们的权利,致使她的话很难被孩子同意。
虽然都说“慈母严父”,但我的原则是,只须在条件允许下,孩子应该有我们的自由,我都尽可能不去会用严厉的语言将孩子的世界封闭。
◇◇◆◇◇◆◇◇◆◇◇
我想起了一位老师讲的家访经过。
她班上有个孩子叫夏冬,小学三年级之前,每次考试夏冬都是班上的前几名,作业也做得非常认真,几乎从不出差错。
可是自从上了小学三年级,夏冬就像变了个人。不是上课做小动作,就是不做作业,成绩也不断下滑。为了知道状况,她去了夏冬家。
还没有进门,就听见屋子里传出了一个“男高音”:“你是猪吗?这么简单的试题,你居然考这么少的分数,你还有脸花我的钱上学啊?”
进门后她看见,那位“男高音”正拿着考卷在敲夏冬的脑袋。
她向“男高音”介绍自己后,他就开始向她说明了家的状况:他和夏冬的母亲离结婚以后,就把所有些期望都放在夏冬身上。他对夏冬管理非常严格,但夏冬的成绩却愈加差。
她看了眼夏冬,他在旁边心神不定地听着。在他父亲描述的时候,夏冬说:“那你也不可以天天就了解骂我啊,越骂我,我越不想学。”
“我骂你还不是为你好?你这不争气的家伙。” “男高音”继续骂。
“我了解你是为我好,但你说的话太难听了,我好几次都想去世了算了。”当如此的话从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口中讲出的时候,她还是震撼了。
那天,她和那位“男高音”说了不少话,给他讲了不少家教道理。到底是把他给说通了。他答应老师,将来不再骂孩子。
果真,后来的夏冬就精神多了,对学习重新充满了信心。
◇◇◆◇◇◆◇◇◆◇◇
“语言暴力”,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直接刺痛孩子的心灵,其残酷程度,丝毫不是对孩子的直接打骂。
这里有个例子。
我上次见到老婆的同事小刘的时候,她的儿子小迪简直就是个“小人精”,非常会说话,逗得我直笑。
可是,这次见到小迪的时候,我如何逗他,他都不和我说句话,甚至见了我就往他母亲身后藏。
我问他“小迪,你不认识伯伯了吗?如何都不和我打招呼啊?”
“我怕母亲不要我了。我如果乱说话,母亲说就不要我了。”小迪怯生生地说。
“对,你说得没错,你再乱说话,我就真不要你了。”小刘恶狠狠地说。
看着可怜的小迪,我好像可以听见,当小迪犯了错误误的时候,小刘都会拿这句话恐吓小迪。
可是,没灵气、唯唯诺诺的小迪,就是小刘想要的吗?真是很难想象,长大后的小迪会如何回忆充满恐吓语言的童年?
◇◇◆◇◇◆◇◇◆◇◇
语言暴力,可能只不过你一时气愤的情绪发泄,你或许会辩解释说明这是不能已的教育方法,但它却可能带走孩子所有自尊,使家庭教育处于尴尬的境地。
孩子的心灵是个童话世界,心里充满对美好的向往。你不要为了图嘴上的一时之快,变得刻薄,暴力地想剪掉孩子身上不整齐的“枝杈”。如此会打破孩子的美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