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大家常发现一些学龄前的孩子特别容易发怒,爱发小脾气,这是因为孩子没拥有适量的心理耐受力所导致的,不足为怪。奇怪的是,不少孩子刚刚还好好的,忽然会发怒;或者是一会儿还在与小伙伴玩耍,一会儿又忽然跑回家与爸爸妈妈吵闹;还会莫名其妙地与另一个小朋友耍小脾气。遇见这种现象,不少年轻的爸爸妈妈常误觉得是孩子怪脾气,或者误觉得是孩子任性,不予看重。
其实,这是一种婴幼儿迁怒的表现,心理学上称之为愤怒迁移。迁怒与故意、侵犯、暴行是不同的,它的明显特征是发泄对象间接,不确定,是一种突发性的,短暂的情绪别移的激动。如某一孩子在与小伙伴游戏时,因活动中发生了不愉快,可潜在的愤怒没发泄到直接的与之玩耍的当事人身上,而是跑回家忽然对爸爸、妈妈大吵大哭,嘴里还会嚷嚷着什么,甚至会丢我们的玩具,这就是迁怒行为。迁怒行为总是与爸爸妈妈教育办法有关,孩子从小跌倒了,跺地,拍打桌子,被父亲骂哭了,母亲假意打父亲,久而久之,形成迁怒习惯,什么都是其他人的不是,睡不着觉怪床歪。
迁怒是一种抑制的、软弱的心理现象,与愤怒的本质相同,只不过因为发泄对象间接,非常难发现引起是什么原因,这与孩子的情感表达有关,当孩子的直接感情表达受阻或不可以用语气表达感情的,通过躯体症状表达出来。压制迁怒,把迁怒误觉得是怪脾气而加以训斥,不理睬,等等,则会使孩子的感情表达进一步受阻,久而久之会形成习惯性压抑,会紧急风险婴幼儿的心理健康。
防治孩子迁怒的最好办法是疏导。迁怒与感情、语言的表达有关,一旦遇上孩子迁怒行为时,父母应和蔼可亲地指出这种乱发脾气的行为是不好的,知道孩子出现迁怒是什么原因,引导孩子说说不愉快在那里,或教给孩子正确处置的办法,或说服孩子不该为如此的小事发怒,教育孩子不要发脾气,要讲道理,等等,心病要心药医,只有知道了事由,加以疏导,迁怒才会被子息下来。
迁怒与环境也有肯定的关系,缺少社会的、学校(婴幼儿园)的、家庭的同情和支持,或者小朋友之间关系面临困境,常会引起孩子的迁怒行为。因此,教育工作者、父母(包含所有成人)都应积极创设婴幼儿活动的和谐、欢乐、团结、互助的环境,让孩子在宽松的、友好的天地中生活,从小让孩子掌握关心别人,理解别人,帮助别人的好行为,这是控制迁怒的根本方法。
除此之外,一旦当孩子出现迁怒行为时还可有意识地制造愉快氛围,或说个笑话,或讲个逗人开心的故事,等等,挖空心思让孩子遗忘暂时的情绪浮动。孩子的遗忘性强,风暴过去了,又会一如既往地说笑,玩耍,俗话说:小囡无气肚就是这个意思。这也是控制迁怒的一个方法。
总之,要认真对待孩子的迁怒行为,降低致使孩子愤怒的直接原因,准时疏导迁怒行为,纠正不好的的行为习惯,使孩子从小掌握客观地对待环境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