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怎么样出贵子?——代表委员热议农村教育弱点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促进教育公平进步和水平提高”“畅通农村和贫困区域学子纵向流动的途径”。连日来,怎么样让国内教育的政策和资源红利惠及农村学生,让他们也能同意公平、有水平的教育,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为农村小学生加“椅背”
今年两会,全国模范教师吴正宪代表,替农村小学生和父母递上了一份特殊的建议——为农村小学生“加椅背”。
她告诉记者,在对河南、河北、甘肃、贵州、山西等地进行教师培训时,她和其他老师曾深入一些农村学校,尤其是小学教学点,看到孩子们整日都坐在没靠背、“摇摇晃晃”的浅易板凳上听课,倚在不稳定的课桌上写字。
“我看了很揪心。”吴正宪说,“假如长期坐在没靠背的凳子学习,学生容易产生近视与脊柱弯曲异常等问题,严重干扰孩子成长发育和身心健康,我期望当地能引起看重,为孩子们添张有靠背的椅子。”
一些代表委员表示,尽管国内近年来加强对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区域的教育投入,农村教育各方面变化显著,但因为中西部区域经济社会进步落后,不少农村区域仍存在办学条件差、教学设施不到位等问题,仍需持续加强投入,为孩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
作为贵州六盘水实验小学教师,吴明兰代表怀揣着的是西部高海拔区域410万中小学和婴幼儿园的学生。她说,因为国内以秦岭为界集中供暖,西部部分高海拔区域的学校基本无取暖设施。很多学生被冻肿冻伤,严重干扰了教育教学的成效。
“我期望国家能将高海拔、高湿寒区域纳入集中供暖工程范畴,拨付专项资金解决这类区域学校教室供暖工程问题,让孩子们念书不要受冰冻之苦。”
怎么样让农村教师留得住?
除去硬件设施上的不足,几乎所有些代表委员都谈到,要真的达成教育公平,最重要的就是教师队伍建设。
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掌握副会长朱永新委员表示,这类年来,尽管农村教育一些硬件设施有了非常大改变,但农村和城市教育仍存在差距。“一个非常重要缘由是教师,农村留不住好教师。村里的老师到镇上去了,镇上的老师到县城去了,县城的老师到市里去了。”
他说,依据民进中央对农村100个县的调查,发现现在农村教师流失的问题还比较紧急,调查对象里几乎极少有想长期扎根农村、服务乡村的。
朱永新剖析称,留不住人主如果由于教师薪资待遇太低,有的地方农村教师一个月薪只有2000多元,缺少一个基本的生活保障。除此之外,因为农村教师编制少,不少人都是教好几个学科,总是要承担比一般城镇教师更重的教学任务,教师重压较大。进修、职称晋升等机会较少、住房婚嫁等现实困难,也都是很多人舍弃教师职位的主要原因。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实行副院长庞丽娟也觉得,现在农村教育的瓶颈主要在于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农村贫困边远区域环境艰苦、生活条件差,尤其是在村小教学点,教师力量很难补充。
“目前,农村贫困边远区域的小学教师队伍急切需要补充老师,但问题是‘下不去’也‘留不住’。长此以往,国内的农村教育进步将遭到非常大制约。”她说。
让公平教育惠及每一个孩子
怎么样公平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让教育政策和资源惠及农村区域学生,提高农村教育水平,逐步缩小教育在地区、城乡、校际间的差距?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7日在参加政协教育界别联组会上表示,教育部将采取有力手段促进教育公平,包含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方位改变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通过对口支援等方法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进步等。
庞丽娟觉得,农村区域受地方经济水平制约,教师薪资及待遇较低。要留住教师,还是要在绩效薪资、补贴、保险等方面给予其充分保障,提升教师待遇,才能稳住农村教师队伍。同时,针对特别边远区域的农村教师,建议设立国家艰苦边远区域义务教育特殊职位津贴规范。
除此之外,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汤素兰还建议,给予乡村教师培训、休假、学习的机会,与在职称评定、荣誉称号等方面政策上的倾斜。“只有在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在政策上作出保障,切实提升农村教师待遇,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教育均衡进步,让每个孩子得到公平教育的机会。”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