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爸爸妈妈选定选择条件让孩子选择,使孩子有参与的意识。
2.有时干脆装作同意孩子全部的需要。
3.先倾听孩子的不满,让孩子发泄欲求不满的情绪。
4.对细微的不平或不满,要夸张地看重。
5.即便孩子的需要过于无聊,妈妈也要以认真的表情倾听。
6.对于孩子不当的需要,可以附带提及比他需要还高的条件。
7.让孩子自己考虑不可以的原因,再冷冷地说:[不可以就是不可以!]
8.要阻止孩子的任性,不要提善恶,而只刺激孩子的损益感情。
9.对于孩子的不平不满,不要全方位否定,应先一定一部份。
10.对孩子提出的[朋友都有]的理论,以[也有人没]对应。
11.安排发泄情绪的另一个场合,孩子的不满就能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