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高考考试成绩出来将来,一大量出色的孩子纷纷喜提热搜。
其中,女生钟芳蓉,风评却一波三折,褒贬不一。
7月23日,湖南耒阳留守女生钟芳蓉考出676分的好成绩,获湖南文科4、。
50多位老师连夜进村报喜,村民们也放起鞭炮庆祝。
钟芳蓉成了名副其实的“全村的骄傲”。
这一消息得到了网友满满的祝福。但事情立刻反转了。
“全村之光”女生在清华北大疯狂争抢中,意料之外选择了考试报名北大冷门专业:考古专业。
孩子,还是选一个好就业,赚钱多的专业改变家族命吧。作为留守孩子,改变生活才是最急切的需要。
清华土木工程,考个建筑师,造价师,建造师,20万稳稳的。
学金融,等有钱了,把考古当作业余喜好就好了。
甚至还有人唏嘘道:白瞎了高分啊……
话越说越难听。
家穷就不配追求理想,赚钱才是硬道理。
但事实上女生自己非常了解我们的选择。
这个回话,落落大方,有对梦想的坚定,也有对将来的谦逊,真的很棒!
她自始自终忠于我们的爱好,从不刻意讨好世界。
因此,她意料之外得到了整个考古圈的万千溺爱,
更得到了樊锦诗先生的亲笔信和自传的莫大鼓励。
02
不讨好世界的孩子也能喜提成功
在全网在为女生前途担心的时候,女生一句话道出缘由:
「我一个人喜欢,以后我可能去做老师,将来也无需太多钱。」
不少人对这个回答不屑一顾,想着以后有你后悔的。
结果被整个考古界打脸,这个女生被考古圈捧在掌心宠。
那个看着不讨好世界、拥有独立考虑的孩子,并不像大伙所说的吃大亏,反而是撞了大运。
所以,目前的不讨好肯定是失败吗?目前的追求理想必然会背离成功吗?
不见得。
有句话说:热爱可抵岁月漫长,热爱可抵眼前苟且。
成功的方法有非常多种,扎堆“热点”未必就是“捷径”。独辟“冷门”,也能喜提“成功”。其中的重点,无他,唯“喜欢”和“善于”而已。
钟芳蓉崇拜的那位樊锦诗院长,就是如此的人。
1963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就在敦煌的大漠中,坚持工作了40余年,被誉为“敦煌女儿”,终被国人看到,授与国家荣誉。
有人曾问樊锦诗院长:生活的幸福在哪儿。
她答道:
我感觉就在人的本性需要他所做的事情里。一个人找到了自己活着的原因,有意义地活着的原因,与促成他所有喜好行为来源的那个根本性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可以让他面对所有困难,让他最后可以坦然地面对时间,面对生活,面对死亡。
在现在的社会,要吃饱穿暖,享受物质上的欢愉,其实并没那样难了,真的难的是怎么样喂饱灵魂。
想为灵魂买单,为将来兜底,这份勇气和执着,是多少资金都换不来的,而总是成功,就藏在这类品质之后。
中国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就喜欢呆在一亩三分地里,喜欢和水稻交际,一个人默默无闻在地里忙活了大半辈子,最后解决了中国13亿人的吃饭的大问题,成为现在家喻户晓的水稻之父。
他过去说过一句话:青年要向前看,不要向钱看。
专业和工作不分贵贱,热爱和坚持才能抵达成功彼岸。
正好似广东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崔勇对这个马上进入考古专业学习的女生送上了四点期待一样:好奇是动力,坚持靠耐力,求真要定力,成功比毅力。
这个年代,不缺赚钱的人。
这个年代缺的是,为自己理想奋力一博的人。
社会一直都奖赏追梦者,越看中资金的人,总是越很难获得世俗成功;而越追梦的人,却比较容易名利双收。考古圈团宠钟芳蓉这样,“敦煌女儿”樊锦诗院长是这样,袁隆平院士同样也这样。
03 不讨好世界的孩子愿你守护毕生所爱
钟芳蓉,出身在一个普通的家庭,因经济缘由,还不到一岁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她和爷爷奶奶一块生活。
从小离开父母,并没让她缺爱,反而培养了她独立的性格特点。
“不要依靠其他人,要愈加自立自主。”
这种独立反映在学习上,是“悟性高、沉稳、学习有规划。
而钟芳蓉在推荐高考考试高分诀窍时,她说,并没什么捷径,文科课本和入门知识更要紧。
“高考考试前没刷不少题,通常都是背书。我背了好多遍书,10天复习一遍,大概有7遍。”
有句话说:越有实力的人越简单沉静,越肤浅单薄的人越浮躁不安。
独立的个性让她对自己有认知,对将来规划,沉得住气,实实在在的把梦想拽在手里。
而更多的人,空有满腔热情,却无力践行。
台湾作家龙应台谈到儿子的职业时说:
我需要你念书用功,不是由于我要你跟其他人比收获,而是由于,我期望你以后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空闲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找到“毕生所爱”,择一事,终一生,比较容易,也非常难。
有能力的人,不会自怨自艾,不会管世俗规则,他们敢拼、也敢选。
那些看起来的偏僻小径,正是他们的星光大道。
心中有丘壑,眼中有光芒,才是每个孩子该向往的方向。
04 养出不讨好世界的孩子,爸爸妈妈得掌握退出
孩子是爸爸妈妈的作品,养出一个不刻意讨好世界、坚定追逐梦想的孩子的诀窍,是掌握退出。
之前,伊能静参加综艺节目,演唱的是儿子为自己写的歌、跳着儿子教的舞,眼里心里都写满了幸福。
在儿子选择我们的喜欢的剪辑课,而伊能静更期望他选择编剧课。
儿子一句话敲醒她:我的将来你又没去过。
但年代在变、将来在变,而孩子拥有我们的生活,有自己该走的路,这条路只能他自己走。
过去父亲跟我说:大家终归会老、会离开你,大家期望在的时候,能给你一个人存活的能力。
不讨好世界,了解默默拼搏、喂养灵魂的孩子,才更了解活源于我。
作为爸爸妈妈,大家与其强行干涉,不如大胆退出。
做到放下,让孩子独立面对问题;
做到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尊重孩子的回答,不予以评判;
常把“为何“这个皮球踢回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探寻答案;
努力为孩子创造思辩谈论的环境。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
让孩子满腹诗书,不如教会孩子怎么样考虑。
替他们规划生活,不如告诉他们怎么样探寻梦想。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孩子拥有“独立考虑”的能力,不随波逐流,才是爸爸妈妈一辈子给孩子最大的礼物。
(图文来自互联网,侵权删)